镇平县枣园镇:“烟艾麦菜”四重奏 织就四产锦绣图
“如今的枣园镇,四大产业如同四根琴弦,在乡村振兴的乐章中和谐共鸣:烟叶产业年贡献税收占全镇财政收入的28%,艾草制品通过电商销往全国20余省市,粮食总产连续三年突破2万吨,蔬菜大棚孕育着30余个致富梦想……”近日,记者从镇平县枣园镇获悉,在豫西南的沃土上,该镇
“如今的枣园镇,四大产业如同四根琴弦,在乡村振兴的乐章中和谐共鸣:烟叶产业年贡献税收占全镇财政收入的28%,艾草制品通过电商销往全国20余省市,粮食总产连续三年突破2万吨,蔬菜大棚孕育着30余个致富梦想……”近日,记者从镇平县枣园镇获悉,在豫西南的沃土上,该镇
六月天,太阳还没完全爬上来,镇平县枣园镇陈岗村的田野里已经响起了“突突突”的引擎声。薄薄的晨雾裹着泥土翻新的味道,旋耕机像不知疲倦的铁牛,大口“啃”开沉睡的土地。播种机紧随其后,精量排种的“咔哒”声,像给大地点播希望的音符。村民周俊礼蹲在田埂上,手里攥着一把刚
近年来,镇平县发挥地域特色、找准功能定位、明确发展重点、做大比较优势,依托玉、鱼、花等特色产业,强化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,向一二三产业融合要效益,富民强县成效显著。侯集镇立足观赏鱼产业资源禀赋,奋力奏响乡村振兴的强劲音符。枣园镇发展特色富民产业,形成了“南部有艾
“端午前的艾叶精油含量最高,专供药企做艾灸条。”他麻利地捆扎艾草,身后垒起的“艾草墩子”像给黄土地缀上绿纽扣。今年全镇艾草种植面积突破1000亩,预计总产量达600吨。
夏日的枣园镇麦浪翻滚,老时营村村民时荣臣蹲在地头,粗糙的手指捻着金黄的麦穗:“早些年嫁闺女比谁家彩礼堆得高,现如今咱用拖拉机当陪嫁,既体面又实惠!”这番感慨,道出了这个豫西南小镇移风易俗带来的新变化。
在镇平县枣园镇,烟叶田翻涌绿浪,艾草飘散清香,蔬菜大棚折射银光,共同勾勒出乡村振兴的鲜活画卷。5月24日实地探访发现,这片热土将产业脉动与文明新风深度交融,以独具乡土智慧的创新实践,书写着新时代乡村治理的生动注脚。
烈日炙烤豫鲁大地,金色麦浪随风起伏。镇平县枣园镇的万亩麦田里,佩戴党徽的身影与农民并肩劳作,汗水浸透的白衬衫在麦穗间格外醒目。这里正进行着一场守护粮食安全与蓝天白云的双重战役。
5月19日,镇平县枣园镇召开打场晒粮暨秸秆禁烧清运推进会,沟王村迅速行动,通过设立集中晒粮点、组建流动宣传队、党员干部带头清运等创新举措,掀起了一场秸秆禁烧与生态治理的"绿色行动"。
麦浪翻金时节,针对公路晒粮治理难题,镇平县枣园镇创新开展专项整治行动,在保障夏粮归仓与道路安全之间寻求最优解。自5月上旬启动专项治理以来,该镇已累计劝阻占道晒粮行为30余起,开放公共晾晒场地1.3万平方米,实现民生需求与公共安全双保障。
为扎实推进“三夏”生产工作,全面打好秸秆禁烧攻坚战,镇平县枣园镇以“不烧一把火、不冒一处烟”为目标,通过宣传动员、网格化管理和科技赋能等举措,织密秸秆禁烧“防护网”,确保夏粮颗粒归仓、农业安全生产。
琅琊新闻网讯今年以来,临沂市兰山区通过搭平台、创模式、强服务,持续释放青年人才、青创项目带来的“大能量”,实现乡村振兴与青年创新创业相融互促、同频共振,吹响新生代农村青年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“青春集结号”,打造“共富新路径”。
随着夏季汛期临近,镇平县枣园镇坚持生命至上理念,创新构建"责任落实+联防联控+立体宣教+智慧巡查"四位一体防溺水体系,全面织密未成年人安全防护网。
“过去房前屋后零散种植,晒干后每斤利润不足两毛。”种植大户张学群感慨道。2020年镇里确立艾草为主导产业后,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,种植面积从500亩扩至1500亩,户均年增收超5000元。镇农业办主任李兆龙介绍,“合作社+企业+农户”的模式从育苗到收割的全
入春以来,受持续少雨天气影响,面对持续干旱天气对小麦生长带来的严峻挑战,镇平县枣园镇坚持“保粮就是保民生”的理念,组织党员干部、农技人员和广大群众“与天争时、向地要水”,干群合力守护夏粮生产“生命线”。
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,进一步推动好青年工作走深走实,各县区(开发区)团(工)委选取了2个乡镇(街道),聚焦“引、选、育、管、用”工作链条,积极探索培养赋能好青年的路径载体,持续助力乡村振兴。从本月起,青春临沂将定期展示有关乡镇(街道)阶段性工作推进情况。